全面解读国家医保报销政策,彻底吃透社保福
医保,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无论男女老少都听过。但听的人虽多,能够说出个所以然的却没有几个。
今天深蓝君就来为大家度全方位拆解:
医保究竟能报销什么费用?能报多少钱?如何使用医保?
耐心花十几分钟看完,教会你如何薅国家羊毛。主要内容如下:
1、医保是什么?怎么参加?
2、医保可以报销哪些费用?
3、看病时怎样使用医保?
一、医保是什么,哪些人可以参加?有什么特点?医保,全称社会医疗保险,这是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福利制度之一,人人都有资格参加。
相比于商业医疗险,医保有三大独家优势:
1、可带病投保
即使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也能花几百块买医保,去医院看病就可以报销。
2、保证续保
商业医疗险有可能停售,但只要红旗不倒,你任何时候想买医保都可以。
3、长期有效
职工医保缴费满一定年限(例如广州是15年),达到退休年龄后就能免费终身享受医疗报销福利。
但说起医保,有人会说职工医保;还有人又说什么城乡、新农合之类的,让人一头雾水。
二、医保具体分类其实,医保主要有两大类: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
1、城镇职工医保
这主要是我们上班一族参加的,每个月都要缴纳费用。
假如你人在北京,工资1万;那么,每个月公司要为你交10%。
也就是块进入国家支配的统筹账户,在住院时可以报销大额医疗费用。
自己每个月交2%,也就是进入医保卡的个人账户,可以用来看门诊、药店刷卡买药等。
2、城乡居民医保
城乡医保又有两类,一是新农合,主要是农村户口朋友参与;
另一是城镇居民医保,主要是没有工作单位的城镇民众、自由职业者等参加。
城乡居民医保是没有个人账户的,所以不能用来刷卡买药等,只能用作报销。相对于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的报销待遇会差点。
但深蓝君公平讲一句,倒不是政府偏心,而是居民医保交一年保一年,一年两三百,交费也少得多啊。
三、医保可以报销哪些医疗费用?每次深蓝君科普保险知识时,总会看到各种怨气冲天的言论:
医保有什么用啊,花了我十几万,才报两三万;
医保卡里的钱就是自己交,哪有什么报销啊.....
要想更好利用医保保障自己,首先得明白医保能够报销什么费用!
医保有三大报销目录,只有在目录内的费用才可以报销:
1、药品目录
在医院开的药,只有在药品目录内才可以报销。
可以报销的药品,有两大类:
甲类药:临床治疗必需的,使用广泛、疗效好,由国家统一制定,可以%报销
乙类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价格稍高;只能报销部分费用
除此之外,还有丙类药品,不在报销目录内,需要自己承担全部费用。
但老百姓的福利又来了,近期国家19年来首次对医保目录进行全面调整,
将更多好药纳入到目录内,特别是价格昂贵抗癌特效药。
新的医保目录会在年1月1日生效,详情介绍推荐阅读:
医保目录大调整,这些福利超实用,事关13亿参保人
2、诊疗项目
主要包括治疗费、检查费、手术费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报销费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常见的诊疗项目;
如挂号费、出诊费、义眼、义肢等器材、美容增高、健康体检等费用是不能报销的。
可以简单理解,如果不是必要的诊疗费用,是一切从简的。
3、服务设施
主要就是普通病房的床位费,而高端病房、特需病房的不会报。
除此之外,护工费、膳食费、急救车费等生活服务也是不能报销的。
由于有报销目录的存在,每个人的治疗方式、项目也各不相同,所以最后的报销比例可以相差很大。
医保作为普及全民的福利,保证了人人“有病能医”的最基本尊严,但医保只能保证每个人都分到一碗粥,还只是白粥,勉强吃饱;要想吃海鲜粥,鲍参翅肚是不可能的。
没办法,国情所限,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四、看病时怎么用医保?以上是介绍理论环节,接下来就要敲黑板,划重点,到了实战步骤。
我们平时去看病时,究竟怎样使用医保?能报销多少钱呢?
日常看病无非就是门诊、住院,我们就逐一分析如何使用医保。
1、门诊
去看门诊,一般都是小病小痛,花不了几个钱。
某日,生活在北京的小明因发烧去看门诊,北京医保门诊报销比例如下:
北京职工医保看门诊会有元/年的免赔额,超过才能报销,一年最高报2万。
如果小明只是打个点滴,开点药,花了:那只能刷医保卡给完钱就走人了,一分都不会报。
但医院看了门诊,又用了,总共花费超过了。
那么医保就会出手了:
报销金额:(0-)x90%=
如果是居民医保,由于没有个人账户,所以刷不了卡,钱都得自己付。
医院免赔额只有元/年,所以小明第一次去看门诊花了就可以报销了。
报销金额:(-)x55%=
虽然北京居民医保免赔额更低,但是报销比例、最高赔付额都是不如职工医保的。
所以有条件的话,我还是建议小明去参加职工医保的。
2、住院
相比于小打小闹的门诊,住院才是大额花费。
倒霉的小师弟因为发烧没有及时处理,不幸引发肺炎,需要住院治疗。
医院一共花费10万,在医保报销目录内的费用有8万,又会怎样报?
如果是职工医保,就需要分段计算:
元以下:不报销-3万部分:(-)x85%=元3-4万部分:(-)x90%=元4-8万部分:(-)x95%=元
总报销金额为:
++=元
如果用居民医保报销,不需要分段计算,最终可报销:
(-)x75%=元
到了住院时,医保才真正展现强大的力量:只要几百的医保费用,就能换来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报销额度。
如果你觉得一年30万的报销限额太少了,别担心,还有大病保险。
这是政府联合保险公司推出的惠民福利,可以对医保报销剩下的住院费用进行二次报销。
比如,今年深圳的大病医疗险只需30/人,对基本医保报销剩下的费用最高可以继续报销70%!
所以,深蓝保总是一再强调医保绝对是难得福利,是救命稻草,每个人都应该参与。
四、写在最后医保有多重要,已经不需要再三强调了。深蓝君再温馨提示大家几个重要事项:
1、医保千万不能断缴
因为一旦停缴,第二个月就不能用了。
而且长时间断缴,连续缴费时间还会清零,会影响到报销上限。
社保断缴具体后果,可以参考这篇文章:
社保断缴一个月,你将立刻失去这些资格?跳槽要注意了!
2、医保和商业保险不能互相替代
医保虽好,但也有报销的局限性,千万不要以为有了医保就万事大吉了。
如下图,在医疗费用超过免赔额,还要剔除自付部分、自费项目,医保才能报销。
如果小病小痛倒是无所谓,怕就怕在十几万甚至数十万的大病医疗费;
即使报销一大半,剩下的费用咱们老百姓也扛不了啊。
3、职工医保一定要累计交满一定年限,退休后才可以享受医保待遇
比如广州、上海是15年,北京是男性25年,女性20年等,可不能忘了最后几年。
社会上关于医保的争论从没间断,或者现阶段我国医保还真的不够好。
但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在竭尽所能,并且走在越来越好的路上。
所以,养老保险可以不交,但医保不能不交!
计划买保险的朋友要了解的专业服务
有保险的家庭要选择使用的贴心服务
“童管家”四大服务项目(上)
“童管家”四大服务项目(下)
哪种保险保障最好?0到80岁的保险我都给你列出来了!建议收藏关于保险,常常有人问大白,到底该买什么?怎么选?
他们之所以觉得买保险很难,不仅是因为保险公司多,产品种类丰富,更在于每个人的情况、对保险的需求也在时刻变化,没有一个保障方案能够适用于所有的人和家庭。
如果将人生比作四季的话,少儿、青年、中年、老年,我们都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何在不同的生命进程中,选择合适的保险确实是一个复杂的命题。
今天大白来帮大家梳理下不同年龄阶段该如何配置保险。
0-18岁如何买保险?
20-30岁如何买保险?
30-40岁如何买保险?
40-50岁如何买保险?
50岁以后如何买保险?
一、儿童阶段(0-18岁)很多家长是从幼弱的孩子身上才感受到规避风险的重要性,并购买了人生第一份保险。
但很多家长也走入了误区。最典型的,就是大白反复强调过的,保险一定不能先保小,应该优先保大。
道理很简单,家长其实也都能想明白:未成年的孩子不能为家庭创造经济价值,反而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耗费家长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只有家庭的经济支柱保好了,才能保障好家里的老老小小。
购买策略在小孩预算不能超过大人的情况下,给孩子买保险,主要是上齐“三道杠”:医保,重疾险、意外险。若经济允许,可再适当补充医疗险。
医保:可提供门诊、住院、特定大病报销等保障,孩子平时得的一些小病(如发烧、肺炎),或磕碰、擦伤,医保基本能够覆盖掉,且保费不高,可带病投保,保证续保,属于性价比最高的基础性保障。对孩子和家庭而言,应该是优先项。
意外险:小孩子生性好动,发生意外防不胜防,意外险正是对各种意外,如烫烧伤、摔伤、残疾等进行保障的保险,所以是刚需。
目前市面上儿童意外险很多,多以1年期形式出现,多为意外身故/伤残+意外医疗+重疾的组合。费用不高,一二百块,不过保额普遍偏低,家长可多买几份意外医疗保障较好的。但要注意少儿身故赔偿限额:不满10周岁,为20万;已满10周岁未满18周岁,为50万。
消费型重疾险:由于保险更新换代快,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加上少儿高发重疾和成人高发重疾并不一样,大白认为,为孩子购买保20年或30年的消费型重疾险即可。待其成人,可自主补充终身型重疾险。
要注意产品是否覆盖孩子特有的重疾,如川崎病、重症手足口。最好选择有“豁免”条款的保险,即孩子得了合同中约定的病后,可以不用再交保费,依然能够享受保障。
医疗险:医疗险和医保、重疾险能相互补充,但预算有限,对孩子而言,医保才是刚需。若经济允许,建议优先选择高保额、高免赔额的。0-4岁的孩子购买会稍贵,5岁后较便宜。
注意事项很多家长咨询“是否要给孩子买教育金?”,大白觉得,预算有限时,还是要以保障作为第一优先选择。
教育金看似兼顾保障和理财,收益其实不乐观,大部分产品每年收益在1.8%-3.5%间,并不比货币基金更好,还不灵活。并不建议购买。
二、步入社会(20-30岁)这个阶段的人,大多具有如下特征:
(1)收入还较低或不稳定
(2)大多数单身,但也要开始为成家买房做准备
(3)身体普遍较好,处于人生中患病几率最低的阶段
(4)父母大多已年过50,身体机能逐渐下降
1购买策略20-30岁属于人生很重要的一个过渡期,建议配置消费型产品,做好保障,同时保费负担不会太重。
意外险:意外险是每个年龄阶段,大白都建议购买的险种,而且20多岁,旅游或出差也多。需要注意职业种类是否符合投保要求。
消费型重疾险:这个阶段,既面临自我投资,也要准备买房,经济压力还是不小,可考虑长期缴费的消费型重疾险,比如保至60周岁、70周岁,保额适中,保费也就小几千。
如果预算充足,非常建议购买长期重疾险。一些性价比很高的产品,保额50万,交30年,附加轻症,也就元左右。感兴趣的,可向大白咨询。
若经济实在紧张,一年期重疾险,30万保额,保费才几百。但不保证续保,大白不是特别推荐。医保/新农合、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的重疾补充保险或是更好的选择,具体可向当地社保局了解。
定期寿险:父母逐年老去,若是独身子女,不能不考虑赡养责任,可以购买定期寿险。此时买,年轻,杠杆率高,10万保额,交10年,保20年,保费几百就能搞定。
注意事项现在市场上,各种理财保险十分热门。大白之所以建议不要买:
一是觉得产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过于复杂;
二来,理财型保险的核心是稳健长期,长期持有,复利见效,收益才会走高。对经济基础尚不稳固的年轻人来说,并非首选(自我投资、买房更迫切点),更适合经济较为稳定的成熟家庭配置。
当然,如果要历练下自己,目前收益好的投资渠道也不少。这个话题,有机会,大白会单独拎出来,和大家详细聊一聊。
三、成家立业(30-40岁)三十而立,这个阶段的人,大多已组建家庭,事业小有成就,有一定积蓄。
但背负的责任也重:家有老小,还要还房贷、车贷。由于工作压力和缺乏锻炼,健康状况也开始走下坡路。
购买策略保障的重点,应着重于完善家庭经济支柱的保障,提高整个家庭财务的抗风险能力。
意外险:每个阶段必需。注意保额不能太低。
重疾险:优先考虑终身型重疾险,此时买,健康状况尚好,保费不会太高,即使交30年,也能在退休前后交完。若预算有限,不妨考虑终身型与消费型组合搭配,将保障做足。
定期寿险:考虑庞大的家庭责任,强烈建议购买。定期寿险属于纯保障型的险种,能以较低保费撬动高保额,帮助家庭支柱将经济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
医疗险:医疗险能对社保和重疾险起到不错的补充作用,而且不贵,能将看病的压力降到最小。在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建议优先选择高免赔额、高保额的类型。
2注意事项30-40岁,各种责任压身,仍应以保障为主,同样不建议在理财类保险上投入太多。
四、事业高峰(40-50岁)这个阶段有如下特点:
1、处于事业高峰期,收入高且稳定
2、家庭责任小,但自己年岁见长,开始考虑未来的养老问题
3、身体大不如前,小病小痛日渐频繁
购买策略此时已经有足够能力负担高端型保险,不妨将保额做高,入手终身型重疾险,从而降低退休后的养老支出负担。
高保额意外险:刚需。此时应优选高保额的,比如万,保费也就几百。若想做到更高保额,如年收入的5-10倍,可在不同公司多买几份。最好选择意外身故/伤残比较高的(仅保意外全残,不推荐)。由于市面上短期产品多,记得及时续保。
重疾险:强烈建议购买终身型重疾险。若50岁后再买,保费不仅容易倒挂(保费比保额还高),保额也普遍偏低。可以说这个阶段是能买到合适重疾险的最后机会。
定期寿险:依然是定期寿险优先,纯保障作用。如果已经购买,考虑可能有儿女在上学,或还有房贷、车贷,不妨追加保额。
医疗险:这个阶段,小病大痛或许已难以避免,因此,医疗险也属于刚需。目前很多百万医疗险,性价比都不错,建议入手一款。
对看病环境、服务体验有更高要求的人群,可考虑高端医疗险。和意外险一样,要注意续保。
养老保险:中国人均寿命78岁,即使60岁退休,还有18年。趁着收入稳定,此时尽早规划养老问题,晚年的压力才会更小。
如果有不错的收入和积蓄,建议在国家退休金外,补充商业养老保险,保障退休后的生活质量、看病就医不受影响。保额应定的稍高,可选择最长缴费期,降低保费压力。若还有结余,不妨寻找可靠的投资渠道,赚取收益,减少通胀影响。
注意事项45岁开始,癌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一旦遭遇癌症,就会马上面临巨额支出。从近两年的医疗费用看,尤其是重大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几种,治疗费和康复费用至少在30万。
因此,再强调一遍,不要忽视重疾险。不买终身型的,也可以购买长期缴费的消费型重疾险。
五、进入晚年(50岁以后)超过50岁,已经顺利卸下家庭责任重担,健康和养老问题成为北京看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广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 上一篇文章: 医院东医疗区川崎病被当手足口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