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应对攻略,你知道了吗
在跟宝妈们分享如何应对宝宝发烧之前,要先纠正几个宝宝发烧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宝宝高烧会烧坏脑子吧?
是不是很耳熟?相信这是只要宝宝一发烧,老人们就会说的口头禅之top1。有的时候,他们还会拿出确凿的证据,比如孩子已经高烧到四肢抽搐,眼神翻白,甚至口吐白沫。这不是烧坏脑子是什么?
其实这种状况的学名叫做“高热惊厥”,常见于40度以上的高烧,是一种大脑短暂放电的过程。但并不仅限于高烧才会出现,只要体温达到38度以上,都有可能出现高热惊厥。这种短暂的惊厥发作会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如果超过5分钟,医院),是一种良性无害的发作,不会烧坏孩子的大脑。我们只需要让孩子侧躺在较平的地方,移除周围的尖锐物品,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即可。
误区二:宝宝发烧会烧成肺炎吧?
如果烧坏脑子是老人们担心后果的top1,那紧跟其后的就是对于“久烧不退会烧成肺炎”的担心。真的是这样吗?
暖妈要说的是,这种担心本身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关系。之前暖暖得过一次肺炎,所以我把跟肺炎相关的各种疾病知识都研究了个遍。肺炎是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导致的,它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高烧不退。但最开始的时候,并不能通过化验确定是否肺炎。所以很多老人以为,肺炎是由高烧不退烧成的。其实并不是那样,如果确诊肺炎,那只能证明病原体感染一早就潜伏在体内,所以才不退烧。
误区三:宝宝发烧了,医院?
虽说并不赞同,但其实暖妈也超级理解那些宝宝一发烧就着医院的父母或者老人们。面对一个烧得滚烫、无精打采的小人儿,说还能淡定自若肯定不现实,那种手足无措的慌乱感我也感同身受。但从理性角度看,即使再着急,也应该选择对孩子们真正有利的处理方式。
暖妈不建议一医院,因为不管是什么疾病导致的发烧,在刚发烧的前期,不管是抽血化验,还是临床查体,都并不一定能找到致病的原因和解决方案,顶多是给点退烧的方案让回家观察。另外,医院人多,特别容易容易交叉感染,得不偿失。
但是,如果有以下情况,医院:
不满3个月的宝宝体温超过38度,医院。
3个月-2岁的孩子发烧超过24小时,2岁以上的孩子发烧超过72小时,医院。
发烧的同时有头痛、脖子硬、抽搐、喉咙痛、耳朵疼、身上出皮疹或淤斑,反复呕吐、腹泻等症状,医院。
如果高烧不退同时出疹,有可能是风疹、麻疹甚至川崎病,医院。
误区四:能不吃药就不吃药,所以退烧药也别吃?
跟上面那种妈妈截然相反的另一种情况是,还有一种妈妈,因为接受了一些科学思想的教育,认定了“是药三分毒”、“发烧是一种自我排毒”、“生病就是免疫力提升”,所以坚信应该回归自然,应该依靠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去抵抗疾病,吃药就会损害孩子的健康。无论体温多高,都让孩子抗,坚决不吃退烧药。这些妈妈可能要面对的是:孩子一晚不退烧,高热让孩子极度不适,烦躁哭闹,没有充足的休息,这不利于机体的免疫应答。
暖妈想说,任何一件事物都有两面性。退烧药和抗生素一样,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上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们不提倡滥用,但真正需要它们的时候,一定要把钢用到刀刃上!
在我的 前几天,一个妈妈在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在我的每一篇跟发烧相关的文章里都有提到。在使用同一种退烧药的时候,最短间隔不能低于6-8小时,交替使用两种不同成分退烧药的时候,最短间隔不能低于4-6小时。退烧药的药理是通过抑制神经中枢中用来传递疼痛感的酶来达到退烧的目的,但并不作用于患处本身。所以这两种退烧药,一般也只能坚持不到10个小时。因为病原体感染仍然存在,所以退烧药效过后,体温依然会反弹,这个也是非常正常的。
宝宝发烧了,到底怎么办?
解释了上面的几大误区,现在暖妈来说说到底怎样才是护理发烧宝宝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我之前推送的关于幼儿急疹、感冒、轮状病毒等多篇宝宝常见病的心得文章里,其实都有针对退烧的处理部分(回复急疹、感冒、轮状等关键词可以查看相应的文章)。今天再系统的总结一遍:
先用电子温度计(可以选择普通的电子温度计,或者质量过关的耳温枪、额温枪,千万不要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孩子的口腔、直肠或者腋下。如果口腔温度超过37.5度,直肠温度高于38度,耳温超过38度或者腋下超过37.2度,即可认为是发烧了。
38.5度以下可以采用物理办法让宝宝更加舒适。脱掉大部分衣服;用温水擦拭额头以及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走行的位置;洗个水温35度左右的温水澡等等(目前也有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物理降温对退烧无效,但暖妈觉得如果能通过这些方式让宝宝获得更舒适的体感,还是值得尝试的。如果宝宝拒绝,就不要勉强)。千万不要通过捂汗的方式让宝宝退烧!虽然有妈妈说自家宝宝就是通过捂出了一身汗才退烧,但捂汗的过程会导致造成升温快或降温不理想,且极易导致高热惊厥!
38.5度以上应使用单一成分的退烧药进行药物退烧(38.5度是我国的标准,美国儿科学院的推荐标准是39度以上)。一般推荐强生旗下的美林和泰诺林,间隔6-8小时以上服用。如果在使用一种退烧药不能实现很好的退烧效果,或者很快反弹的话,4小时候可再交替使用另一种退烧药。
其他注意事项:宝宝发烧的过程中,可以吹风、可以洗澡、可以外出(但不要去人群密集地)、可以看电视也可以吃东西。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多喝水!因为发烧时,宝宝体内的代谢旺盛,会导致大量水分消耗,体内水分减少。而退烧药特别是布洛芬,需体内大量水分的参与,如体内水分不足,也会造成体温不降或降温缓慢,甚至容易出现脱水等危及生命的状况。
退烧药的选择和推荐
前面提到了,退烧药是上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市面上的退烧药有数百种,但对于6岁以下儿童来说,只推荐单一成分的退烧药。这两种成分,就是前面提到的布洛芬和对乙酰氨酚(又称扑热息痛)。1布洛芬 这不是某一种品牌的药,而是一中单纯的退烧成分。所有有宝宝家庭的必备,38.5度以上再给。一般比较推荐的是两种,一种是口服的,我推荐强生旗下的美林,另一种是德国流行起来的屁屁栓,专门针对对口服药抗拒的宝宝,或者因为宝宝熟睡不便于叫醒喂药。建议高烧到38.5度以上时再给。2对乙酰氨酚跟布洛芬一样,也是另一种退烧的药物成分。也是比较推荐的是两种,一种是口服的,我推荐强生旗下的泰诺林,另一种是德国的屁屁栓。
至于在面对宝宝发烧时,这两种药到底应该怎么选择?首先要看宝宝的年龄,如果是1岁以下的宝宝,首先推荐对乙酰氨酚,因为布洛芬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是不推荐使用的。即使1岁以下,仍然建议先遵医嘱。而3个月以下的宝宝不推荐擅自使用退烧药,如果发生发烧状况,医院请医生诊断。对1岁以上的宝宝而言,布洛芬和对乙酰氨酚都是可以选择的退烧药。但两者又各有侧重:
1.布洛芬除了退烧止痛还可以消炎,退烧效果和速度要好于对乙酰氨酚。
2.对乙酰氨酚类不能消炎,见效慢,但可以用于更低年龄段的宝宝,副作用少。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可以先使用对乙酰氨酚,如果烧退不下来,可以在6小时以后使用布洛芬。单一退烧药的使用间隔不少于6-8小时,交替使用时间隔也至少不少于4小时。
咱们都是接受了科学育儿理念的现代高素质爸妈,真正重要的是多学习靠谱的现代医学理念。事先弄明白了发烧的各种原因和应对方法,真正面临的时候才能心中不慌,做到沉稳淡定。
红缨教育「红缨,让幼教赞美生命」
- 上一篇文章: 紧急乐都这些家庭需要你的帮助,请伸出
- 下一篇文章: 从孩子的舌头来看他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