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医科普警惕ldquo又凶又热r

时间:2021-8-3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

甘露聚糖肽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疾病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8645.html

小花,今年13岁了,在资阳区某初中上学,她读书努力,性格开朗,很受老师、同学们的喜爱。临近生地会考了,小花比平时更加努力发奋。前几天早上6点左右,小花像往常一样早早的起床,准备赶去学校早自习。对着镜子梳头发的时候,小花突然发现自己的脸上和身上多了很多红色的小皮疹,密密麻麻、红通通的一大片,吓死个人,难怪晚上睡觉总觉得身上痒痒的,喉咙也痛。这个勤奋的小姑娘,为了不影响学习,决定还是先去读书,课后再打电话让妈妈去买点药带到学校。

教室门口,小花微笑地向班主任老师打招呼,老师却眉头一皱,一脸担忧地把她带到了办公室。随即,在电话里,班主任老师严肃地对孩子妈妈说:“小花妈妈医院看看,我怀疑小花得了猩红热!”

医院的儿科专家门诊,班主任的担忧得到证实,做完检查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感染儿病区。医生向小花家长解释道,最近多个学校发现了猩红热的流行,有3个班因为30多个同学同时传染了猩红热,被迫放假,近段在我院住院的猩红热患儿就有20来例。

患儿症状

每年的3-6月正是猩红热的高发期,那么这个能让学校、家长、孩子们都如临大敌的猩红热究竟是什么,怎么传播的,该怎么预防呢?

猩红热是什么?

猩红热是由A组β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1、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产道引起。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猩红热的预防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洗手,勤洗澡;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指导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

2、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患儿使用的食具、玩具或其他用品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

3、在流行高峰期,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避免与有发热或出疹的儿童接触。

4、一旦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医院进行诊疗,同时做好隔离,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5、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治疗。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及时消毒。

治疗方法

如家长怀疑自己孩子有类似皮疹,医院就诊。一旦确诊,主要是抗生素治疗,治疗时间需要1周,并采取呼吸道隔离。

家庭护理

猩红热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给孩子吃稀软、清淡食物,多喝水。

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卫生,预防继发感染。

预后注意事项

在病程的2-3周往往是出现并发症最多的时候,如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虽患儿可能已无特殊症状,但仍密切需监测肾脏、心脏、ASO等相关指标,医院详细咨询检查。

专家简介

万伍卿,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副主任、儿童血液专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基层儿科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科疾病与保健分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编委。擅长儿科各类疾病的诊治。

熊颖,儿科硕士,副主任医师,医院工会主席兼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儿童医学中心首席专家,湖南省医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儿科学会青年委员,湖南省医师协会第一届儿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先天性心脏病协作组专家,益阳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各种普儿及小儿传染病的诊治,治疗手足口病上万例,无一例并发症及死亡,擅长普儿疾病,如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过敏性紫癜等,是益阳市治疗儿童疾病专家。

年获评市卫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主任。医院先进个人。年获评“益阳市先进工作者”。

熊燕,儿童医学中心一病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湖南省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儿童医学组委员,湖南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感染病学组委员,益阳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益阳市医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二十年余年,年起担任感染儿科主任,收治手足口病等感染性疾病患儿近两万余例,在手足口病等感染儿科疾病的重症早期识别及危重的救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在《中国现代医生》,《中外医学研究》《名医》等国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

叶贵鸣,儿童医学中心二病室主任,副主任医师,大学本科,益阳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医院、医院进修全科医学及儿童重症医学。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对于儿科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危重症患儿的识别与救治。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及省级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通讯员:郭娟熊颖

编辑:范畅

校对:刘静远

审核:夏大彭卫君

(部分资料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bfbz/1115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