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方全球人寿I康健一生middo

时间:2021-4-16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

导读

上篇文章引入了重疾“不分组”的概念,此次介绍的依旧是不分组的重疾险,但是两款产品在保障上区别却很大。

[康健一生·新多倍保]这款产品重疾不分组3次赔付,增加“中症”保障,赔付比例高达50%。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产品特点

保险责任评析

综合点评及保费评估

附:公司评级及服务

一产品特点

[康健一生]系列产品是保障终身的储蓄型重疾险,年首次入市,期间历经多次升级,整理了一下它的升级路线:被保险人轻症豁免→投保人豁免→分组多次赔付→病种增加→不分组多次赔付。这几次升级既增加了新的保险利益,也使得客户更容易启动理赔。难怪有人说,它的每次升级都牵动着业内神经。

[康健一生·新多倍保]是今年年初升级后的新产品,出生30天到60岁之间年龄段的人群都可以购买,投保年龄相当宽泛。

[康健一生·新多倍保]在核保上有所放宽,对于一些存在健康隐患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福音了。比如:

子宫肌瘤无其他症状,可以标准健康体承保;

乙肝小三阳,肝功能正常持续半年以上,可以标体承保;

胆囊息肉小于1cm,持续6个月以上无变化,也可以标体承保。

这款重疾险的等待期是90天(含第90天),等待期内因疾病出险,全额退还客户已交的保费。如若是因遭受意外伤害出险,则不受等待期的限制,赔付相应保额。

(“等待期”即观察期,在观察期内如果罹患某种疾病,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保险责任评析

作为一款保障终身的重疾险,它的保险责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轻症疾病

中症疾病

重大疾病

少儿特定重疾

身故/全残

豁免保费

下边对每项责任及其特点评析一下:

1.轻症疾病

[康健一生·新多倍保]包含40种轻症疾病,不分组,轻症疾病部分一共可以赔付3次,且每两次赔付之间没有时间间隔限制,每次赔付基本保额的30%。

小小购买万[康健一生·新多倍保]重疾险,5年后首次确诊为原位癌,即可获得30万轻症。若干年后,小小患了眼疾,实施了异体的角膜移植手术,即可再次申请轻症赔付,赔付保额依旧是30万。

在轻症条款中需要注意下图中加粗部分:

概括一下就是:如果消费者由于某一共同原因导致同时确诊两种轻症,只赔付其中一种。这样的约定在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中是比较常见的。

2.中症疾病

[康健一生]新多倍保包含20种中症,疾病种类没有分组,赔付3次,每两次赔付之间依旧无间隔期,每次赔付基本保额的50%。

中症疾病的设置一方面扩大了保障的范围,另一方面提高了某些疾病的赔付比例。

以“轻微脑中风”为例:

“轻微脑中风”属于一种高发轻症,在轻症疾病赔付中占比很高,如下图所示达到了81.94%。

“轻微脑中风”在“中症疾病”这一保障责任出现之前,都被归为轻症疾病,赔付比例一般为基本保额的20%或者30%。同方全球将其放在“中症”保障范围内,就意味着赔付比例的提高,如果客户患有“轻微脑中风”,同方全球可以赔付基本保额的50%。

赔付比例相差这么多,那他们的疾病定义有什么区别吗?会不会一个赔付要求高很多呢?对比一下疾病定义就知道了。

从截图可以看出,[康健一生·新多倍保]对“轻微脑中风”的定义与B公司相似,比A公司更加宽松。

3.重大疾病

[康健一生·新多倍保]包括了种重疾,而且不分组赔付3次,每两次赔付的间隔期为1年,每次赔付%基本保额。不过,在重疾条款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3.1“发病”与“被确诊”

在重疾条款中,“发病”与“确诊”赔付是比较有争议的,尤其牵扯到等待期前后出险,理赔问题就出来了。

明确一下二者的定义:

“发病”指出现疾病的前兆或异常的身体状况,或已经显现足以促使一般普通人士引起注意、寻求诊断、治疗或护理的病症。

“被确诊”指客户被医生明确诊断出罹患某种疾病。

二者的区别在哪儿呢?

小小在7月30日分别购买了XX重疾险以及[康健一生]新多倍保各50万保额,两款重疾险都是90天的等待期,关于等待期内“发病”与“确诊”,两款产品的规定有所不同:

XX重疾险

规定客户在等待期内被确诊患有某种疾病,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退还已交保费。

[康健一生·新多倍保]

规定“若被保险人于等待期内发病或被确诊患有本合同约定的重大疾病,我们将向您无息返还本合同累计已交纳的保险费,本合同效力终止。”

小小在等待期90天内发病了,却在90天之后才确诊,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理赔呢?根据合同约定,两款产品的理赔结果是不同的:

XX重疾险:如果投保时全部按照正规流程走,不存在欺骗或隐瞒行为,XX公司调查一下小小的过往就医情况之后赔付相应保额。

[康健一生·新多倍保]:返还小小已交的保费,而不是保额。因为虽然确诊时间是在等待期后,但小小的发病时间却是在等待期内,依照合同约定,“无息返还已交保费”。

一般来说这种细微的差别对于等待期前后患病来说影响稍微大一些,等待期之后,时间越长,“发病”还是“被确诊”的区别就越趋近于无了。

3.2癌症多次赔付仍需补充

本款产品针对重疾可以不分组连续赔付3次,对于年轻群体来说,是非常好的保障设计了。

但这种间隔1年的多次赔付产品,癌症只能赔付1次,而癌症又属于高发重疾,复发、转移或者新发的可能性也高于其他大病。

所以,站在保障充分的角度,建议再添加上“恶性肿瘤多次赔付”的附加险或者单独配置防癌险。这种防癌险相当于一个保障插件,并不是保障型市场主打产品,给大家推荐三款,可以去了解一下:

中荷惠加保恶性肿瘤多倍保

昆仑康爱保疾病保险

信泰i立方恶性肿瘤疾病保险

4.少儿额外特定疾病保障

每一个癌症患儿的家庭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之前写过一个白血病儿童家庭的遭遇,给家庭经济造成的重创不亚于一场自然灾害。

同方全球人寿给这款产品增加了一份少儿额外特定疾病保障,是比较贴心的设计,它保障的特定疾病如下表:

其中包含了严重川崎病、严重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却缺少了白血病这一少儿高发重疾,是美中不足之处。

不过这项额外保障只保至22周岁,对于购买此产品的成年人来说并无影响。

5.身故/全残

5.1“全残”的定义

不同公司对“全残”定义不同。[康健一生·新多倍保]对“全残”的定义如下:

全残:根据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代码”,被评定为第一级伤残程度的残疾情况。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代码”规定了人生保险伤残程度的评定等级以及保险金给付比例的原则和方法,它将人身保险伤残程度分为一至十级,其中一级伤残最严重的。)

其他一些产品对“全残”设置了比较明确的赔付范围,相当于将“全残”概念给压缩了,比如:

对比而言,[康健一生·新多倍保]对“全残”的定义是比较宽泛的,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更加有利。

5.2身故/全残的赔付方式

身故以及全残的赔付方式是相同的,如下所示:

等待期内因疾病导致身故或全残,保险公司就把咱们已交的保费全额退还给咱们。

在未满18周岁的情况下,因为意外伤害或者等待期后身故或全残,赔付已交保费的%。

在已满18周岁的情况下,因为意外伤害或者等待期后身故或全残,赔付%保额.

在赔付方式上,这款产品的条款清晰明了。对于未成年人赔付%已交保费是条款优势,其他同类型产品以返还原保费的居多。

6.豁免保险费

所谓“豁免保费”指的是后续保费不用交了,但这份保障依旧有效。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豁免保费呢?

购买这款产品后,被保险人首次确诊重疾、中症或者轻症,就可以不用交后期保费了,但是这份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障利益咱们依旧享有。

小小在购买这款重疾险,交费20年,在第10年的时候,小小被确诊为原位癌,并接受了相关治疗,获得相应赔付。之后第11年至第20年的保费她都可以不用再交了,但是整份保险合同规定的其他保障利益依旧终身有效。

三综合点评及保费评估

业内人士称[康健一生·新多倍保]是“匠人设计的精致重疾险”。综合来看,同方全球的这款重疾险保障是比较全面的,无论是保障范围,赔付次数还是赔付比例都很不错的。尤其重疾不分组赔付3次,对于年轻群体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利益点。

产品保障很到位了,价格是否足够有吸引力呢?下表以购买50万保额,20年交为例,计算了一下五个年龄的保费:

从表格来看,[康健一生·新多倍保]的保费相较于之前的旧产品有所上涨,涨幅在20%~30%(具体视年龄而定)。其中,女性价格涨幅普遍高于男性的。

虽然这次价格上调了,但是结合其保障利益来看价格,这款产品依旧有优势。如果要购买多次赔付重疾险的话,这款产品会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这款产品还有一个亮点:生日追溯期长达90天。

什么是生日追溯呢?

客户在生日追溯期内购买重疾险,可以按照生日前的年龄来计算保费,减少了每年应交保费。

生日追溯期由各个公司规定,有的公司有,有的公司没有,有的公司追溯30天,有的公司追溯90天,有的港险可以追溯半年。不论怎样,这样的条款设计对于客户来说无疑是有利的,每年少交约3%的保费,20年下来,也会节省相当一笔钱了。

25岁的小小7月30日过生日,一般情况下,过了7月30日这一天,小小买重疾险就得按照26岁的年龄了,保费会增加约3%。但如果小小购买的是[康健一生·新多倍保],在生日之后90天内仍可以按照25岁来交保费。

附公司评级得分及服务

了解完产品之后,考察一下保险公司及其服务也是有必要的。

公司实力如何?

综合偿付能力是多少?

历年评级指标得分怎么样

客户可以享受哪些特色服务?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bfbz/1017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